首页 经验 正文

北京联购汽车(锦绣千村农资连锁)

2008年

2008年

2008年2月:全国农资连锁资格获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公司更名为“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

2008年2月底:成功启动河北邯郸地区市场;

2008年3月初:成功启动河南安阳、濮阳地区市场;

2008年4月:成功启动国家重点产粮区河南滑县市场;

2008年4月:举办千村植保泰山春季头狼训练营;

2008年5月:成功启动河南洛阳地区市场;

2008年6月:千村第三代模式沉淀成功;

2008年6月:举办千村植保安阳夏季头狼训练营;

2008年7月:发起解放邯郸、解放濮阳、解放洛阳、解放安阳战役;

2008年8月:成立河南、河北、江苏三个子公司,完善了公司的组织架构;

2008年9月:相继举办“千村连锁模式(安徽)”、“千村连锁模式(河南)论坛”,率先在全国打响了千村植保的品牌升级战;

2008年10月:参加全国植保双交会,举办“千村连锁模式论坛”;

2008年11月:举办千村植保中牟冬季训练营,600多名千村植保连锁店店长共同学习;

2008年12月:举办“千村植保高层成长发展年会”,数十位营运中心总经理共谋发展大计;

2009年

2009年2月:锦绣千村誓师大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千村全面进军全国市场的号角;

2009年2月:举办千村植保徐州春季头狼训练营,拉开千村植保2009年区域练兵的序幕;

2009年3月:举办千村连锁模式(河北)论坛;

2009年3月:召开千村营运团队春季工作会议,为市场开发的迅速推进奠定了基础;

2009年3月:锦绣千村特色农产品(北京)有限公司开始运作;

2009年5月:举办2009千村植保苏皖地区夏季训练营;

2009年5月:举办2009千村植保冀鲁地区夏季训练营;

2009年6月:千村第四代模式沉淀成型;

2009年6月: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开始受到央视、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关注,全面报道千村模式;

2009年7月: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举办的第一届千村植保MBA培训班开班,成为高等人才培养、深造基地;

2009年8月:公司荣获第六届中国经销商大会颁发的金销奖,成为本届大会唯一获奖的农资企业;

2009年9月:千村连锁模式作为主推模式参加“第二届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论坛”,受到参会代表关注;

2009年10月:第二届千村植保MBA培训班开班;

2009年11月:公司参加全国植保会,千村植保连锁品牌的发展速度震惊行业;

2009年11月:由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农资产品联购助销平台启动;

2009年12月:公司荣获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服务三农特殊贡献奖”,为农服务工作得到肯定;

2010年

2010年1月:千村植保首款产品——千村红研发成功,标志着千村植保开始由“连锁”阶段进入“农资”阶段;

2010年2月: “锦绣千村2010年誓师大会”胜利举行;

2010年3月:“锦绣千村‘金领’人才成长工程”启动;

2010年4月:“千村植保十万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工程”启动,农业部、科技部领导莅临启动仪式现场,央视、新华社、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媒体跟踪报道;

2010年5月: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千村植保服务队正式成立,千村植保的为农服务工作得到肯定;

2010年6月:千村植保作为嘉宾参加了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连锁经营经验交流会”,并做现场演讲;

2010年7月:千村干部管理学院特训班正式开课,进一步完善了千村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要求;

2010年8月:千村植保作为嘉宾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并现场发言;

2010年9月:千村植保直营模式正式落地,取得丰硕成果;

2010年10月:千村植保荣获“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称号,副总经理吴春波荣获“全国农化服务先进个人”;

2010年11月:千村植保举办以“核心突出 高效协同 规模占位”为主题的“千村2011年战略发展会议”;

2010年12月:千村植保获得创业邦——“创新企业100强”称号;

2011年

2011年1月:千村植保事业伙伴战略合作研讨会在全国市场开展,收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2011年2月:千村植保2011年度誓师大会于河南郑州成功召开;

2011年3月:千村植保承办“优质农资进万家 品牌厂家入千村——2011中国品牌农资助农富农工程”,中国农资行销联合体正式成立;

2011年4~5月:千村“321工程”在全国市场推进,并取得喜人成果;

2011年8月:成功举办“千村植保冀鲁区域2011夏季店长训练营”;

2011年10月:参加“第17届山东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并举办“农资团购分销与农业订单项目对接会”高峰论坛;

2011年11月:参加全国植保会,并举办“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与农资连锁创新型服务模式报告会”;

2011年12月:于河南洛阳举办以“聚千村英雄 赢2012”为主题的“2011锦绣千村发展战略年会”。

经济合作社的由来及发展

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1982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农民走向了富裕。但至今日,虽然这样的经营体制仍然发挥着余热,并依旧在农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暴露的弱点也日渐显现。这种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公平而忽略了效益,造成了土地经营效益的下降,使农业相比其他行业来讲,是一个利益比较低的行业,也致使农民的收入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也使农民不自觉的盯紧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长期的回报,没有把土地作为一个长期投入的高效益领域发展。这种只顾及当前、当年收入的短期做法使得农民收益一直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再加上没有专业科技人员的指导培训,信息不对称,市场把握不准,极易陷入盲目经营的误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剧对短期收益的追逐而不能自拔。

在这种形式下,农村经济合作社便像雨后春笋般蓄势待发,从供、销一体到产、供、销一条龙,农村经济合作社在带动农村经济,增大农民收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合作社能把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国欣农研所是一个比较成熟、成功的经济合作社组织。其组织方式值得借鉴。农研所最先入会的12户棉农是以出资入股的形式,即股份制这种紧密的合作方式联合在一起的。这种合作方式决定了其决策机制、用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先进性和灵活性,使农研会与入股会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齐心合力、各尽所能。这为农研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个成熟的合作社是能够打造利益双赢的结合点。农业合作组织的关键在于合作,合作是基础,是利益共享,是共赢。国欣农研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以会员为本、以农民为本。科研所与专家的合作已由最初的不定期技术指导、发展到科研人员参股驻会,为部分专家配股等合作形式,科研院所和专家与农研会形成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与农民的合作是关键所在。国欣农研会与农民的合作主要在三个方面:享受良种和优价供应、免费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会内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有如下类别:购销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生产型合作社。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是:联购分销型的合作易于发起;资金互助型的合作必须依赖制度的有效性;至于生产型合作社,事实上大多数难以成功。

农民合作社可以是专业型的,也可以是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但从实际出发,更倾向于在村庄建立综合性的合作社。因为农民还大多数是兼业化小农,他们不仅耕种着土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而且绝大部分家里还搞着养殖业,养些猪、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结合农民这种兼业化经营的特点,合作社要尽可能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所以,合作社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综合服务形式,有资金互助服务,有以图书借阅、电脑查寻、电视放映、专家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的信息服务,各种植、养殖小组的内部技术互助(如统一防疫)和农资统一购销服务等等。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困境

目前,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自发、自灭、管理不健全、经营不规范的状态,加之信用体系不健全、资金融通困难、农村长期以来缺乏合作传统、以及相关法律规范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步履维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无序状态,一些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也借此机会冠以合作社的名目建立起来,以致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因此,在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出台后,需要依法对现存的农民合作组织加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