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也称婴幼儿教育,是指针对婴幼儿进行特定的教育和训练,以促进其智力、情感、社交、语言、运动等多方面的发展。然而,一些家长过度追求早期教育而不顾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甚至采用过度刺激的方法,以期“早出成绩”,这种过度早教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那么,过度早教对婴幼儿会造成哪些具体危害呢?
一、增加婴幼儿免疫系统负担
过度早教往往要求幼儿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活动,甚至包括考试。孩子处于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身体免疫力相比成人较弱,过度早教增加了太多的课外负担,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
过度早教时间过长,过度刺激会使得婴幼儿出现肌肉过度紧张、关节脆弱、骨密度过低等身体方面的危害。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走路、跳跃、奔跑等动作,逼迫婴幼儿过早上肢支撑,导致髋、膝等部位受力过度,严重者还可能引发颅内损伤。
三、增加婴幼儿压力
过度早教方式的单一刺激与家庭教育的过分重视,增加了婴幼儿的心理压力,导致婴幼儿变得过于焦虑。甚至某些孩子面对严格的家长要求,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权利,就好像“失去了童年”。
四、阻碍婴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在30个月前,主要的社交方式是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等非语言交流。而近几年出现的“早教班”则大多以语言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婴幼儿没有在这个时期内掌握到听、看、说、动、想等语言交际的基本功,留下后遗症的概率较高。
过度早教会对婴幼儿身心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家长们要根据婴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早教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