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分钟沉浸式领略!跟着《正大综艺》看南海山河多美妙

南海发布

8月11日

CCTV-1《正大综艺》节目

走进岭南文化发源地——佛山南海

用时45分钟讲述

南海美妙山河背后的文化韵味

开渔啦!

品尝河鲜好滋味

南海

不仅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

更是整个珠江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传承鲜活的人文资源

场景丰富的水乡景致。

来到南海的西江边,

这里经历了长达四个月的禁渔期,

在七月终于开渔了!

新鲜的河鲜种类丰富,

除了鱼虾,

还有一道本地特色菜——

香煎黄鱼“鱼春”,

鱼类腹内的卵子,

当地称为“鱼春”,

是非常难得的季节性美食,

一口咬下去

满满的鱼子,

如果碰上了

一定要尝尝!

因为有发达的水系,

这里还有足足三千多亩桑基鱼塘

盛产的鱼花

也就是鱼苗,

不仅满足本地淡水鱼养殖的需要,

更是销往全国,

规模之大全国罕见

为了准确地销售计数,

甚至产生了一项非遗绝技

“数鱼花”

数以十万、

百万计的鱼花

完全用手工点数,

实在是不可思议。

山间的神秘之地

探访水下古代生产遗迹

来到西樵镇,

最该打卡的必须是西樵山,

这里有一处隐藏在山间的

神秘之地

——

石燕岩,

在明清时期

曾是重要的采石场。

西樵山是一座

古老的死火山,

火山形成的独特岩石

非常适合做建筑材料,

于是在几百年前,

人们在此挖掘开采,

如今这里虽然被地下湖水淹没,

但曾经的采石痕迹

依然完整地留存了下来。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国家开始了

对于西樵山采石场的考古,

2016

年正式启动了

水下考古调查,

发现采石场内部结构完整,

面积更是达到数十万平方米,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

最大、

最完整的

水下古代生产遗迹,分钟沉浸式领略!跟着《正大综艺》看南海山河多美妙

2019

这里被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南海大地艺术节

看最初的湾区

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落地在西樵,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主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艺术家受邀来到西樵,共同演绎南海鲜活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面貌。

经过在西樵镇实地调研,艺术家们以在地景观、风俗、文化为基石,运用在地化的艺术创作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

创作了73个现代艺术作品。

“招牌计划”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艺术家们为已经空置的店铺重新设计了现代招牌,为它们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这些作品不仅记录着历史,也让现代艺术成为活化乡村的一部分。

两年来,大地艺术已经在西樵镇的各个角落落地生根,成为全国乡村文旅极为特别的存在形式。

来到珠三角最大的江心岛——南海西樵

平沙岛,岛上有总长十公里的环岛绿道,沿途一片田园风光,让人感受到久违的惬意。在其

古老民居中也隐藏着大地艺术,用西樵几十个村庄的泥土绘制的泥土画、用废弃的卷帘门制作的西樵特产——无笃螺......为田园生活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

作为南海创新文旅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爆款”之作,大地艺术节的举办,正是南海探索文化基因、重塑城市文化IP,涵养城市发展新气质,推动在地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尝试。

传承龙舟文化

感受不变的热爱

在南海

尤其能感受到

人们对于龙舟强烈的热爱,

每年端午、

国庆等大型节日,

这里都会成为

各种龙舟比赛的天下,

而形态外观和文化内涵

都更加古老的传统龙舟,

更是数百年来

被当地人倍加珍视的文化载

体。

相较于标准龙舟,

当地传统龙舟的龙头外形

看起来更为精美,

长长的胡须,

更加舒展的龙角,

炯炯有神的眼睛,

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

除此之外,

船身长度也有所不同,

标准龙舟可容纳

22

人,

传统龙舟最大可容纳

80

人。

俗话说卧虎藏龙,

平时龙舟的存放也是非常特别,

南海的龙舟多以坤甸木制成,

这种木材结实耐腐,

不怕水浸潮湿,

却怕暴晒而干裂,

所以划完龙舟后会把它

深埋于水下保存,

到了每年的龙舟季,

人们会郑重地把龙舟从水底请上来,

用一系列仪式唤醒它们,

这种重视程度

足可见龙舟文化

已经深入当地人的骨血。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区九江镇作为首个“中国龙舟名镇”

,龙舟文化保护传承深入乡村文脉。全镇27个村(居)共有大小龙舟600多艘

,龙舟主题涂鸦在乡间随处可见,九江龙舟训练基地游人如织。

九江镇烟南村村民在“烟桥”赛龙舟(资料图)。

从1978年至今,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石明

从未缺席九江镇每年的龙舟活动,不仅重修了300年历史的“沙嘴老龙”,还参与组织筹建镇兴、民兴两支龙舟队。在他的影响下,朱石明的儿子朱贤勤,从小与龙舟接触,对龙舟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毕业后,朱贤勤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九江传统龙舟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

,传承龙舟文化。

朱石明、朱贤勤三代人传承龙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九江龙舟既守住根脉,也“划”出新路。2014年,九江镇政府打造了3200平方米的九江龙舟训练基地,在全国首开先河。

九江龙舟队更成为蜚声国际的“金牌收割机”。

璜矶一隅醉美水乡

鹭鸟天堂声名远扬

绿水青山,斜阳晚烟,万鸟归林,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国画。这一片和谐的宁静景象,就隐藏于南海九江璜矶社区的“鹭鸟天堂”

里。

这里有成片近百亩的簕竹林和鱼塘,过万只鹭鸟栖息其中。每天朝霞初露,白鹭便飞离簕竹林外出觅食,到了傍晚,白鹭归家,灰鹭接替白鹭开始了“夜班”,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早在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璜矶就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数千只鹭鸟在此世代繁衍。近200年来,它们昼出夜伏,与霞光为伴,享受着这片竹林之乐。

傍晚时分,一群群白鹭陆续觅食飞回璜矶鹭鸟天堂,场面相当壮观。鹭鸟种类有夜鹭、灰鹭以及白鹭等,鹭鸟时而在树林栖息,时而在竹林上空盘旋,与夕阳西下相辉映,成为九江独特美景。

在南海领略岭南风情

不禁感叹

山河真美妙

快跟着CCTV-1

《正大综艺》

一起打卡南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