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等已成为不少人眼中的“金矿”,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与陷阱,湖南省长沙市中级法院发布的一起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就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起令人唏嘘的骗局——一名男子罗某因轻信高额回报,花费165万元租服务器进行“挖矿”,最终却落得被骗的下场,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经济纠纷,更是对公众投资行为的一次深刻警醒。
案件回顾:高额诱惑下的陷阱
2021年5月,罗某与湖南某公司签订了三份《服务器设备及软件系统代购服务合同》,合同约定该公司为罗某提供5台服务器,总价高达165万元,公司承诺,通过这些服务器进行“挖矿”活动,罗某将获得的收益不低于全网平均水平,且若因技术问题导致损失,公司将承担相应责任,面对如此诱人的承诺,罗某毫不犹豫地按合同要求分期支付了全部款项。
事情的发展却远非罗某所料,在支付完款项后,他既未收到任何服务器设备及软件系统,也未获得任何投资收益,面对公司的违约行为,罗某无奈之下将该公司及其实际所有者范某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法律裁决:合同无效,退款162万
长沙市天心区法院经过审理后认定,罗某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法院指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不仅能耗巨大、排放高,还严重影响国家的环境保护和金融安全,此类行为违背了社会基本秩序和公序良俗,因此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应予以否定评价。
在判决中,法院还考虑了双方对合同无效均有过错的事实,决定由双方共同承担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部分损失,具体而言,被告公司因向案外人公司租用机柜花费了6万元,该损失由双方各承担3万元,法院判令被告公司向罗某返还已收取的162万元,被告范某则对其名下公司承担的给付义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被告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长沙中院二审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这一判决不仅为罗某挽回了大部分经济损失,更向社会公众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投资需谨慎,尤其是涉及虚拟货币等高风险领域时,更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案件启示:投资有道,共筑绿色低碳生活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经济纠纷,更是对公众投资行为的一次深刻教育,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必须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对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保持警惕,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风险及合法性,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虚拟货币等高风险领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产品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发展,虚拟货币“挖矿”等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不仅违背公序良俗,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能源安全,我们应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男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的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风险意识、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投资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