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大量海蜇入侵浙江一电厂,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态挑战

海蜇围城:浙江嘉兴发电厂的海上“保卫战”

在浙江嘉兴平湖市的浙能嘉兴发电厂,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正悄然上演,这家华东地区最大、全国第二大的燃煤发电厂,近期遭遇了大规模海蜇的入侵,给电厂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场突如其来的“海蜇围城”,不仅考验着电厂的应急处理能力,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海洋生态变化的关注。

海蜇潮的突袭

自9月18日以来,浙能嘉兴发电厂便陷入了与大量海蜇的“斗智斗勇”之中,电厂的循泵房位于海边,其主要功能是抽取海水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随着海蜇的爆发性增长,循泵房的自清洁系统难以应对,导致旋转滤网频繁过载跳闸,严重影响了电厂的发电效率。

“我们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海蜇入侵。”电厂维护部的副主任习超表示,据他介绍,从9月18日到9月25日,电厂已累计捕获了约5250袋、重达21万斤的海蜇,每天,近30名工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地在旋转滤网前清理海蜇,但海蜇的数量依然居高不下。

背后的生态原因

这场海蜇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多位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今年的极端天气和海洋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浙江海洋大学的专家徐开达认为,海蜇的大规模繁殖与海洋温度升高、海水富养化以及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有关,特别是前期的高温天气和接连的台风,为海蜇的繁殖和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的海洋温度较高,适合海蜇的生长发育。”徐开达解释说,台风带来的强风和巨浪,不仅将大量海蜇推向沿海,还搅动了海底的富营养物质,进一步促进了海蜇的繁殖。

应对之策与困境

面对海蜇潮的严峻挑战,浙能嘉兴发电厂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电厂增加了船只数量,临时封堵取水口,防止更多海蜇进入循泵房,电厂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建设围挡,用拉网的方式将海蜇挡在取水口外,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海蜇依然源源不断地涌入电厂。

更让电厂头疼的是,这些海蜇中既有可食用的品种,也有不能食用的种类,且很多在台风中已死亡,存在食用风险,电厂只能将捕获的海蜇作为厨余垃圾处理,但由于数量巨大,当地环卫所也难以承受。

生态影响与未来展望

海蜇的大量繁殖不仅给电厂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海洋生态产生长远影响,徐开达表示,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海蜇潮对生态链造成明显破坏,但长期监测和预警工作仍十分必要。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提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监测预警,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是应对类似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海洋生态变化的关注和研究,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

在这场“海蜇围城”中,浙能嘉兴发电厂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团结的力量,虽然挑战依然艰巨,但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场生态危机终将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