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红斑狼疮治疗在杭州实现重大突破

在医学领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无数患者命运的改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红斑狼疮(SLE)治疗方面,杭州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突破不仅为众多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带来了希望,也为全球医学界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突破性的CAR-T细胞疗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情复杂多变,常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其临床表现往往比成人更为复杂,且预后更为严重,长期以来,SLE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且难以根治疾病。

浙大儿院的研究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将CAR-T细胞疗法应用于SLE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CAR-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特定靶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这种疗法早期主要应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但近年来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试验的显著成果

自今年3月起,浙大儿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应用自体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SLE的临床试验,截至10月,该试验已顺利完成20例患者的治疗,包括16名女孩和4名男孩,年龄从6岁8个月到19岁不等,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1年,这些患者均为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后仍处于SLE中重度活动的难治性病例。

在CAR-T细胞回输后,所有患儿的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不仅成功停用了激素及所有免疫抑制剂,而且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首位接受CAR-T治疗的12岁女孩,在回输细胞后半个月内,尿蛋白明显减少,皮疹和口腔溃疡均未再出现,顺利出院,经过近7个月的随访,她的血清学指标虽有波动,但脸上的皮疹和蛋白尿已完全消失,基本无狼疮临床症状,达到了临床缓解。

类似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浙大儿院不胜枚举,002号病例在回输后近5个月,蛋白尿明显减少;003号病例持续3年的全身重度皮疹已完全消退;004号病例已停用长达11年的药物治疗;005号病例系SLE合并急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显著改善,尿量大幅增加,临床症状大大缓解,这些显著的疗效不仅让患儿及其家庭看到了希望,也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在关注疗效的同时,CAR-T细胞疗法的安全性也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浙大儿院的研究团队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CAR-T细胞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20例患者均未出现输注时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细胞回输后第7-10天可能出现的发热、恶心、乏力等不适,给予退热药物对症治疗即可缓解,有3例患者出现轻至中度神经系统症状,但经对症治疗后也很快好转。

这些结果表明,CAR-T细胞疗法在SLE治疗中的安全性是可控的,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许多患儿在治疗后表示,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够停药、好好吃饭、重新上学,过上与同龄儿童一样的生活,这些愿望的实现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改变,也是对医学科技进步的最好证明。

展望未来:更广范围的应用

随着CAR-T细胞疗法在SLE治疗中的成功应用,浙大儿院的研究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表示,将继续深化对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探索其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目前,新的研究项目“通用型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已基本准备完成,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启动。

通用型CAR-T又称同种异体CAR-T,与自体CAR-T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从健康供者体内采集T细胞进行改造和扩增,制备成现货型的细胞药物,这种药物不受患者T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制备成功率高,且能够进一步拓展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对于那些不适合单采或不具备单采条件的患者而言,通用型CAR-T无疑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浙大儿院的研究团队还计划将CAR-T细胞疗法应用于其他严重疾病的治疗中,如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多药耐药型激素耐性肾病综合征等,他们希望通过科技的进步,为更多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带去希望,让他们能够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红斑狼疮治疗在杭州实现的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是对医学科技进步的肯定,更是对无数患者及其家庭的巨大鼓舞,随着CAR-T细胞疗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