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廊桥惊魂:一场疑似充电宝自燃引发的火灾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机场作为连接城市与世界的桥梁,其安全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10月20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内发生的一起突发事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机场安全问题上,这起事件发生在进港航班下客时,廊桥内突然起火,疑似充电宝自燃,给乘客和机场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惊吓。
事件回顾
据央视新闻及多方消息源报道,10月20日16时49分,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内,一架从天津滨海起飞的CA2821航班在抵达并准备下客时,廊桥内突然发生火情,火势迅速蔓延,并伴随着滚滚浓烟,将整个廊桥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乘客们惊慌失措,纷纷寻找逃生出路,现场一度陷入混乱。
幸运的是,机场工作人员反应迅速,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扑救,并在消防部门到达之前成功将火势控制并扑灭,据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闵行支队透露,火源疑似来自一名旅客书包内的充电宝自燃,经过紧急处理,火情得到妥善解决,机上人员均安然无恙,未造成人员伤亡。
乘客亲历:窒息边缘的惊魂一刻
事件发生后,多位乘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他们的亲身经历,乘客徐先生回忆道:“我下飞机走到廊桥中间时,一名乘客的书包突然着了起来,火势瞬间变大,燃起滚滚浓烟,密闭的廊桥被浓烟灌满,后面还有人不断挤出来,前面也走不出去,有一瞬间感觉自己呼吸不过来要窒息了。”另一位乘客王先生则表示,他被堵在机舱内20多分钟,直到火势被控制后才得以安全撤离。
这些亲历者的描述,让人不禁为当时的惊险场景捏了一把汗,在密闭且人员密集的廊桥内,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幸运的是,这次事件中的乘客和工作人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冷静和配合,共同度过了这场危机。
充电宝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的“定时炸弹”
此次事件再次将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对电量的高度依赖,充电宝已成为出行时不可或缺的“续命神器”,近年来充电宝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数据显示,移动电源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37.5%,这些不合格产品往往存在容量虚标、过充保护失效、短路保护不足等安全隐患,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尤其是在飞机等密闭且人员密集的场所,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中国民用航空局曾发布规定,严禁旅客和机组人员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上飞机;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充电宝,必须经航空公司批准且不得超过两个,严禁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这些规定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充电宝引发的安全隐患,保障航空运输安全。
安全提示:如何避免充电宝引发的火灾
针对充电宝的安全问题,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
1、选购正规产品:购买充电宝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通过国家3C认证的产品,避免购买三无产品或非正规渠道销售的充电宝。
2、避免过度充电和放电:使用充电宝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充电和放电,过度充电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引发爆炸;而过度放电则可能损害电池性能,缩短使用寿命。
3、避免高温环境:充电宝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高温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速,增加自燃或爆炸的风险。
4、避免挤压和撞击:充电宝在携带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挤压和撞击,这些外力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结构受损,从而引发短路或自燃。
5、遵守航空规定:乘坐飞机时,应严格遵守航空公司的规定,不携带超出额定容量的充电宝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使用充电宝。
上海虹桥机场廊桥内的这场火灾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它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只有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和防范,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安全可靠的充电宝产品问世,为我们的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