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浙江野猪猎人,每年倒贴几十万元的坚守与使命

在浙江的深山老林中,有一群特殊的猎人,他们每个月有近20天都在山上狩猎,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每年竟然还要倒贴几十万元,这群猎人,就是被称为“野猪猎人”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着野猪的凶猛攻击,还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地形和天气,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当地农民和居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野猪猎人的日常

沈伟,是建德市的一名资深野猪猎人,从事野猪狩猎已经有20余年,他身材不算高大,但整个人显得特别精神干练,平时爱穿一身黑衣或迷彩服,每个月有近20天,沈伟和他的队员们都在山上狩猎野猪,由于野猪昼伏夜出,猎手们也得紧跟它们的作息规律,傍晚翻山越岭,追踪到夜色褪去,迎着朝阳而归。

狩猎野猪并非易事,野猪是一种适应环境能力特别强的杂食性动物,它们不挑食,不管是草、树叶还是蜥蜴、老鼠还是家禽,甚至腐肉,它们都吃,野猪繁殖能力特别强,周期也短,一年能生两胎半,平均每一胎能产下4到10只小野猪,由于成年野猪护崽能力强,所以小野猪的存活率特别高。

沈伟在小时候就已经见识过野猪的凶猛,300多斤重的野猪,挺着大獠牙直线扑过来,人都能被挑飞,就在前几天,还有队员在处理受伤的野猪时,被咬伤手臂,每一次狩猎或出任务,沈伟和队员们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如今他的队伍里配备了专业的设备与备案过并严格管理的猎枪,比如热成像搜索设备、无人机、进口猎枪、越野车等。

浙江野猪猎人,每年倒贴几十万元的坚守与使命

狩猎野猪不仅考验猎人的勇气和智慧,还考验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沈伟曾接到建德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市区街道上突然出现流窜的野猪,不仅撞倒过路行人,还将街边玻璃撞碎,随后,野猪逃到街边地下车库,被几名手持棍子的人敲打,却依然上前冲撞,还把一人撞倒在地,沈伟和队员们赶到现场后,用专业的捆绳把野猪的嘴巴和四肢捆好后,就拉走做无害化处理了。

野猪猎人的收入与成本

尽管野猪猎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他们的收入却并不高,猎捕到的野猪经检疫合格后,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也可以拉到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就地掩埋,政府部门会补贴2500元;如果拉到无害化处理厂,会补贴3500元,这些补贴很难完全覆盖运营成本。

沈伟表示,他们每年狩猎的收入都无法覆盖成本,还要倒贴几十万元,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野猪的数量众多,狩猎难度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猎物的价格不高,导致收入微薄,还有管理方面的风险,每次狩猎前,沈伟都要去治安大队领枪,并把所有的队员集中到公司开安全会议,猎枪的管理非常严格,每颗子弹都要标记,弹壳要回收,万一弹壳找不到,要立刻到公安局做笔录。

尽管如此,沈伟和他的队员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不仅是狩猎野猪,更是保护当地农民和居民的安全,建德市是一座“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城市,当地野猪致害比较严重,每个乡镇都有野猪种群,数量较多,野猪危害防控已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野猪猎人的社会责任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长、觅食等活动范围扩大,不少城市的边缘地带乃至郊区,甚至个别城市中心区域,都开始频繁出现野猪的身影,据国家林草局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猪危害防控的建议”复文指出,经科学、综合评估,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数量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威胁,且很多省份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建德市也以此为契机,组建以“种群调控、驱兽护农”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保护应急队,也就是沈伟目前的公司,这支队伍有40人,是浙江省唯一一支社会化的专业猎捕队,他们除了肩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外,还承担了野猪致害综合防控任务,即野猪种群调控和驱兽护农职责。

沈伟表示,他们每年都会根据林业局的指示,确定一定数量指标进行猎捕,他们曾邀请浙江农林大学对建德地区做过野猪种群本底调查,结果显示这里大概有4600多头野猪,也就是说每年可以调控四百多头,他们通过无人机、红外线摄像对野猪种群数量进行勘查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猎捕。

除了狩猎野猪外,沈伟和他的队员们还积极参与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他们经常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