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江苏省政府正式发布了《江苏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计15条,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全面优化生育环境,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江苏省政府对人口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心。
一、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方面,《措施》从多个维度出发,力求为家庭生育提供全方位保障,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将分娩镇痛、辅助生殖技术和无创产前基因诊断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政策,有效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自2024年7月1日起,江苏已将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和分娩镇痛等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累计受益超17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2.7亿元,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为许多家庭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降低了生育的经济门槛。
《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加大补贴力度,并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进一步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推进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简化申请流程,确保生育津贴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家庭手中。
为优化生育假期成本共担机制,《措施》将企业支付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用补贴范围扩大到生育一孩的家庭,补贴标准为50%,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生育妇女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可和支持,严格落实产假、延长产假、男方护理假、哺乳假、育儿假等制度及相关待遇,鼓励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执行更为灵活的生育休假安排,为家庭生育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
二、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
在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措施》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旨在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育幼服务体系,加强省市两级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到2025年,5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涉农区)将全部建成妇幼保健院,这一举措将有效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家庭生育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加快健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按照每千名儿童2.5张的标准充实儿科床位,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医院,加大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力度,提高儿童医疗保障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措施》还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并提升服务质量,到2025年底,江苏将实现设区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高公建托位占比,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场地或设施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促进家庭托育点规范发展,支持幼儿园资源向下延伸,为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家庭育儿压力,提升家庭生育意愿。
三、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在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方面,《措施》从多个维度出发,力求为家庭养育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幼儿园布局和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支持幼儿园提供寒暑假期托管服务,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加强住房支持政策,健全完善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范围,优先满足其住房保障需求,这一举措将有效缓解多子女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提升家庭生育意愿。
强化职工权益保障,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要求用人单位根据女职工需求配建母婴设施,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组织寒暑假期和课后儿童托管活动,帮助职工解决育儿困难,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女性就业保障水平,促进家庭生育与就业平衡发展。
四、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新型婚育文化
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措施》还提出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教育引导,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通过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开展家庭养育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等方式,提升家庭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广泛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提高保障水平等措施的实施,将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江苏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发布和实施,将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和落地,将有效提升家庭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