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一片看似平凡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历史的重大发现正悄然揭开序幕,2024年9月,随着考古铲的每一次轻轻落下,绍兴百草园遗址逐渐露出了它神秘的面纱,尤其是战国早期遗迹的惊人发现,不仅让考古学界为之震动,也让普通民众对那段遥远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遗址初现:意外的惊喜
百草园遗址的发现,起初源于一次配合当地项目建设的考古勘探,2024年6月至7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对项目用地进行前期调查时,意外地在地表之下发现了古河道、水井等遗迹的蛛丝马迹,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一场规模宏大的考古发掘工作于同年9月正式拉开帷幕。
考古现场,黑色的淤泥与整齐的木桩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信息开始浮出水面,尤其是战国早期遗迹的保存之完好,更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叹不已。
战国遗梦:干栏式木构连排房屋
在百草园遗址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两处规模庞大的战国早期木构建筑基址,其中一处为干栏式木构连排房屋,屋顶及墙体保存得相当完好,屋顶的木构梁柱外侧覆盖着厚厚的茅草,这些茅草由香蒲、芦竹、竹篾等层层叠压,用草绳捆扎而成,既坚固又美观,墙体则主要由纵横交错的木柱及茅草构成,外层同样使用茅草层包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另一处建筑基址虽然仅存木桩,但同样展现出了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木桩排列整齐,顺向平放横木固定木桩,各列木桩间铺有树皮类植物,这些细节都为我们还原了当时越国先民的生活场景。
这两处房屋遗存南北长35米,东西宽15米,规模之庞大,保存之完好,在越国考古中实属罕见,它们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越国时期建筑考古的宝贵资料,更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越国都城外围平民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结构布局。
六朝宝藏:4000多公斤文物标本
如果说战国早期遗迹的发现已经足够让人震撼,那么百草园遗址中六朝时期“宝藏坑”的出土则更是将这场考古发掘推向了高潮,在考古发掘区东南角的六朝时期遗迹处,一处护岸河沟底部发现了丰富的古代遗存,这里共出土了各类文物标本4000多公斤。
这些文物包括陶瓷器、砖瓦、铜铁类金属器具、骨器、木器等日用器物,以瓷器居多,碗、钵、盏、盘、鸡首壶、盘口壶、四系罐、釉陶罐、砚台、烛台等器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还出土了大量果核、木炭、木材等植物遗存及水生、陆生动物遗存,以及铜钱1900余枚,这些铜钱涵盖了两汉、三国、两晋及南朝发行的钱币10余种,其中不乏稀有品类。
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六朝时期山会平原地带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生业模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繁荣与多元。
历史回响:穿越时空的对话
百草园遗址的发现不仅是一次考古学的重大突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站在这些古老的遗迹面前,我们仿佛能够听到越国先民们劳作时的欢声笑语,看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情景。
这些遗迹和文物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宝贵资料,更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正是源于一代又一代先民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探索。
保护与传承并重
随着百草园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信息将被揭示出来,如何在保护这些珍贵遗迹的同时,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表示,他们将在确保遗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绍兴地区乃至整个越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他们还计划将百草园遗址打造成一个集考古研究、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遗址公园,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文化的厚重。
绍兴百草园遗址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越国的神秘之门,我们不仅看到了越国先民们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更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更多发现,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