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五位掌门人发声,信息量巨大

五位“掌门人”发声,释放哪些信号?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议召开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五位部门“掌门人”密集发声,围绕2024年经济工作提前释放重磅信号。

国家发改委: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2024年将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郑栅洁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好近期出台的稳外资政策举措,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好近期出台的稳外资政策举措,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处置,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风险。

财政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2024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和可持续性。

刘昆指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水平,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三是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兼顾当前和长远,强化财政可持续性,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央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指出,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功能,有力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实施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统筹推进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开放。

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压实各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2024年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罗文指出,深化准入准营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行“一业一证”,深化监管执法改革,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化质量技术改革,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统筹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改革,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深入开展信用修复指导服务。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守牢安全底线,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年行动,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聚焦民生领域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

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巩固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康义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从生产看,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服务业明显回升,从需求看,投资稳定增长,市场销售逐步改善,外贸出口好于预期,从民生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康义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多地散发疫情,一些超预期因素冲击陡然增加,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康义强调,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